轉載網路資訊…保育石虎

野放後受傷! 「集寶」搬進臺灣動物區保育廊道

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

去(102)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成功繁殖石虎姊弟,姐姐「集寶」野放後,不幸受傷跑回特生中心,審慎評估後認為集寶不適合再回到野外生活,目前已搬到台北市立動物園臺灣動物區的保育廊道新家,同時規劃「集寶」為野生石虎保育代言,傳達人類不當行為讓石虎所面臨的存續危機。 野生動物救傷計畫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推動的重要保育工作之一,動物園自2011年起與特生中心合作,進行石虎域外保育繁殖與研究計畫, 2013年3月1日成功復育1公1母的石虎寶寶,取名為「集利(公)」和「集寶(母)」,經訓練後,2013年底於集集進行野放。 2013年11月20日先野放公石虎「集利」,前兩周他的移動範圍距離野放點超過4公里,紅外線自動相機影片也顯示其行動良好,評估「集利」在野外的覓食與生活狀況穩定。12月20日野放母石虎「集寶」,第8天自動相機拍到「集寶」左前肢跛行,第20天「集寶」出現在特生中心石虎收容籠舍附近,體態明顯消瘦,當下進行圍捕帶回治療。 「集寶」左前腳四趾前端受傷,推測可能是捕鼠夾或網具纏繞所致,臀部另一明顯外傷,發現有一小截牙齒鑲嵌其中,出乎預料發現咬傷「集寶」的竟是另1隻石虎,而後雖然「集寶」術後復原狀況良好,但左前肢的傷讓她無法再度回到野外,於是轉送至臺北動物園收容與教育展示,希望藉由環境教育途徑,喚醒更多國人對石虎等保育本土瀕危野生動物的重視。 「集寶」經過一個月的檢疫,於6月23日搬到臺灣動物區的保育廊道新家,剛開始對新環境很緊張,保育員進入欄舍餵食也會隨時提高警戒,總是躲藏於展場光線較暗隱密處。經過1個月的適應,「集寶」已能較穩定的在巢箱中休息,保育員就近觀察時也不再驚慌,還會與保育員對望。 「集寶」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白天大多會躲藏在巢箱中休息,但是偶爾也會出來活動筋骨,傍晚6點半左右從巢箱中出來,覓食後會稍作休息,約11點左右再度開始活動,活動範圍包含場內各個角落,至清晨約5:00又回到巢箱中休息。 從「集寶」的案例,可以約略想像野外石虎所面臨的真實世界,既要面對自然環境的各種挑戰,還要在人類、車輛或其他動物所造成的威脅中求生存。透過「集寶」的故事,希望促進大眾對於淺山生態系的重視,也才能期待石虎可以永續地與人類共存共榮。

https://tw.news.yahoo.com/video/%E7%82%BA%E7%9F%B3%E8%99%8E%E4%BF%9D%E8%82%B2%E4%BB%A3%E8%A8%80-%E9%9B%86%E5%AF%B6-%E4%B8%8D%E5%86%8D%E8%BA%B2%E8%B2%93%E8%B2%93-181239716.html?vp=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ppifox 的頭像
    tippifox

    芯寶異想世界

    tippi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